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怎么做?专家:从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 2022-12-14 供稿:人民网
编辑:吴楠 审核:刘晓俏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怎么做?专家:从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原文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1214/c1004-32587214.html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新时代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万搏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最广、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传统产业绿色智能升级等举措推动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对实现黄河流域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节水减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以全国2%的水资源总量承担全国12%人口的供水任务,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王兆华表示,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将有助于黄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指导意见》提出,坚决遏制黄河流域“三高”项目盲目发展、构建适水产业布局、推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重点任务。加强工业节水减污技术改造,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实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王兆华表示,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工业固废等污染物减排,助推黄河流域打赢从宏观大尺度到最后一公里的“减污”攻坚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制造,提升工业生产能效
要实现降碳减污目标,保护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并在全流程贯彻“绿色”思路非常关键。
《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实施降碳技术改造升级、推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重点任务。同时,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另外,针对环境治理需求,要进一步加大环保装备供给能力,扩大环境容量。
王兆华表示,具体来说,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首先要做的是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新增石化化工、钢铁、纺织等行业产能,重点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建材等行业过剩产能。研发和推广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将有助于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控制工业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
王兆华建议,下一步,应该因地制宜地强化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布局,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与转移目录,引导跨区域产业转移,延伸煤炭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重点产业低碳转型,推广一批重大绿色低碳技术,制定相关低碳标准。这些“扩绿”行为,将有助于破解工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强的困境。
数字化转型,推进资源有效再分配
当前,数字化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一环。《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打造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王兆华介绍,未来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有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促进中游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王兆华还建议,深入发展节能节水产品、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除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体制机制的配套措施也要跟上。”王兆华表示,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工业能源、水资源、工业固废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价格机制、交易机制、税收制度和人才引进机制。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政策,完善相关融资渠道,合理调整资源价格和税费。
分享到: